500 | 5 | 10 |
下载次数 | 被引频次 | 阅读次数 |
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相关研究广泛,然而关于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制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却并未受到足够重视。如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数量少、鉴定周期长、鉴定费用高,司法部门与行政机关管理存在协调与衔接不畅,以及结论采用冲突等问题。藉此,本文结合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相关的司法实践,从保障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的合法性、公正性和独立性的角度入手,针对我国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的启动程序、衔接机制、鉴定结论采用程序以及鉴定机构与人员的规范化管理等,探究完善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制的现实路径,以期对于破解我国当前存在的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难题有所裨益。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there have been extensive researches 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restoration. However, the judicial practice regarding the judicial identification mechanism of environmental damage still exists, and has not received enough attention. For example, small and insufficient number of judicial appraisal institutions for ecological damage, long period of appraisal, as well as high appraisal cost.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poor coordination and connection between judicial departments and administrative agencies, and some conflicts in the adoption of judicial appraisal conclusions to environmental damage. Based on these, this article, from the judicial practice related to judicial identific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damage and the perspective of ensuring the legality, impartiality and independence of judicial identification of environmental damage, discusses the judicial initiation procedure, connection mechanism and identification conclusion of judicial identific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damage. It further discusses the adoption procedures and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of appraisal institutions and personnel and etc. In this way, we can explore the practical path of perfecting the judicial identification mechanism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amage, hoping to solve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judicial identific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amage in China.
[1]参见中国法院网张.长健等1721人与福建省(屏南)榕屏化工有限公司环境污染责任纠纷案[DB/OL](.2014-7-3).[2020-07-10].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14/07/id/1329693.shtml.
[2]陈幸欢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司法认定的规则厘定与规范进路--以第24批环境审判指导性案例为样本[J].法学评论,2021(01):153-164.
[3]周杰.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案例分析与思考[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0(06):5.
[4]吕忠梅,张忠民,熊晓青.中国环境司法现状调查--以千份环境裁判文书为样本[J].法学,2011(04):82-93.
[5]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张雁深,译.北京:商务出版社,1993:154.
[6]胡环宇.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司法适用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6.
[7]刘昊阳.浅析证据法与鉴定体制的内在联系[M].证据学论坛(第一卷),93.
[8]王旭光.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中的问题与司法对策[J].中国司法鉴定,2016(01):2-8.
[9]闫峭.试论我国环境侵权司法鉴定制度的革新与完善[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
[10]周斌.决不允许司法鉴定“谁出钱帮谁说话”[N].法制日报,2015-8-4(05).
[11]李艳梅,蒋燕,林小娟.试论民间法在解决婚姻家庭纠纷中的作用[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4):18-21.
[12]傅晓明.海事司法鉴定存在的问题及完善[J].中国海事,2011(10):22-25.
[13]刘倩,郭华,王金南.如何构建环境污染损害评估司法鉴定管理体系[J].环境保护,2012(05):35-38.
[14]孙冰,田蕴,李志林.英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演进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环境管理,2018(05):15-23.
[15]刘岩.我国海事司法鉴定制度探讨[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
[16]张耕.中国法律援助制度诞生的前前后后[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1998:126.
[17]徐思.试论司法鉴定法律援助的紧迫性和必要性[J].中国司法鉴定,2003(02):50-52.
[18]王旭光.论当前环境资源审判工作的若干基本关系[J].法律适用,2014(11):56-60.
[19]李玉华,杨军生.司法鉴定的诉讼化[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56.
[20]杨钧,吴登楼,陆卫民.中国证据制度与司法运用[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69.
(1)参见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5)德中环公民初字第1号民事判决书。
(2)详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阶段环境损害评估推荐方法》附件F。
(1)根据《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规定,国家对司法鉴定人及鉴定机构实行登记管理制度。司法鉴定业务可分为四大类:(一)法医类鉴定;(二)物证类鉴定;(三)声像资料鉴定;(四)根据诉讼需要由国务院司法行政部门商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确定的其他应当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实行登记管理的鉴定事项。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业务应属于第四类业务。
(2)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条规定:“负有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出具环境污染事件调查报告、检验报告、检测报告、评估报告或监测数据等,经当事人质证,可以作为认定案件事实的根据。”
(3)参见《民法典》第1235条:违反国家规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的,国家规定的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组织有权请求侵权人赔偿下列损失和费用:(一)生态环境受到损害至修复完成期间服务功能丧失导致的损失;(二)生态环境功能永久性损害造成的损失;(三)生态环境损害调查、鉴定评估等费用;(四)清除污染、修复生态环境费用;(五)防止损害的发生和扩大所支出的合理费用。
(1)参见泰州市环保联合会与江苏常隆农化有限公司、泰兴锦汇化工有限公司等环境污染责任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2014)苏环公民终字第00001号。
(2)连云港市赣榆区环境保护协会诉被告顾绍成环境污染损害赔偿纠纷案[(2014)连环公民初字第00001号]。
(3)参见泰州市环保联合会与江苏常隆农化有限公司、泰兴锦汇化工有限公司等环境污染责任纠纷二审民事判决书(2014)苏环公民终字第00001号。
(1)例如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司法鉴定若干事项的意见》《浙江省司法鉴定管理条例》《关于进一步规范民事诉讼鉴定相关工作若干问题的纪要》,对鉴定委托程序、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鉴定违法惩治机制等做出规范。
(2)《陕西省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办法(试行)》第5条:从事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的机构和人员应当具有与其鉴定评估业务相对应的资质。从事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业务的鉴定机构应当经省司法行政部门批准,取得《司法鉴定许可证》,在登记的业务范围内从事相关鉴定工作。
(1)《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草案)(二次审议稿)》第28条:下列事项的当事人,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一)依法请求国家赔偿;(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社会救助;(三)请求发给抚恤金;(四)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五)请求确认劳动关系或者支付劳动报酬;(六)请求工伤事故、交通事故、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医疗事故人身损害赔偿;(七)请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损害赔偿;(八)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2)《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第13条规定:“经人民法院依法通知,拒绝出庭作证的,由省级人民政府司法行政部门给予停止从事司法鉴定业务三个月以上一年以下的处罚;情节严重的,撤销登记。”
基本信息:
DOI:10.14092/j.cnki.cn11-3956/c.2022.03.009
中图分类号:D918.9
引用信息:
[1]王耀伟,周颖.冲突与进路:论完善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制的对策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No.137(03):86-93.DOI:10.14092/j.cnki.cn11-3956/c.2022.03.009.
基金信息: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土壤污染的管控和修复法律制度研究”(17BFX130); 最高人民法院2020度司法案例研究课题“我国案例指导制度在环境公益诉讼领域案件中的适用分析研究”(2020SFAL021)